6月7日,在陕州区王家后乡的支社村、崖底村、柴洼村和赵庄村的山领和荒坡上,一架架无人机来回穿梭,有条不紊,地面上的服务人员把一袋袋树种装进无人机的播种舱,紧张而忙碌。这个场面正是陕州区2025年飞播造林的作业现场。播种作业的开始标志着该区飞播造林作业全面开启。随着一粒粒种子飘然落地,好似把一片片的绿色播撒在大地上,陕州区正以科技力量为生态修复按下“加速键”。
飞播造林是一种高效的造林方式,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此次陕州区选用的无人机播种,能够精准控制播种位置和密度,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相比人工造林,飞播造林能够快速覆盖大面积的荒山荒坡,有效解决了一些地形复杂区域难以开展人工造林的问题。
陕州区这次飞播面积10000亩,播区在陕州区王家后乡的北部山区,规划了2个播区,采购了皮松、臭椿等6个树种种子1.1万斤,计划3天完成播种任务。该区林业部门提前对播区进行了详细勘察,根据土壤、气候等条件确定适宜树种。选择了耐干旱、适应性强的白皮松、臭椿、紫穗槐、栾树、五角枫、连翘等树种进行混交播种,为确保播种成效,该区派出林业技术人员,指导对种子采取了严格的处理措施,按照科学的比例加入了保水剂、防毒剂后进行均匀搅拌,晾2-3天后即可播撒,起到了抗旱和防治生物危害的作用
近年来,陕州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2025年10000亩的飞播造林,是陕州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陕州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