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乡人大:聚焦代表履职能力 多措并举走深走实
8月29日,菜园乡组织开展人大代表专题学习培训活动。活动中,区委党校四级调研员赵生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州实践出新出色出彩》为题,结合时代背景与陕州区实际,分别从为什么改、改什么、为谁改、怎么改和怎么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为代表履职注入新动能,获代表们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菜园乡人大以“聚焦‘四高四争先’对照‘四个新提升’助力陕州高质量发展”活动为载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运用现有村代表联络点建设成果的同时,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响应“工业强区”战略,在菜园乡金山果业建立菜园乡企业代表联络点。该联络点采用“商会+联络点”模式,搭建政企沟通“立体化平台”,通过商会网格化收集企业诉求,依托代表专业优势开展“靶向式”攻坚。同时,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调研观摩活动,收集社情民意,持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今年以来,菜园乡人大已收集基层治理、道路交通等各类意见建议14条,协调修建上窑村道、南阳等道路4条,改造中庄村青龙涧河危桥1座,办理群众各类诉求12件,赢得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张栋 程龙辉)
http://www.shanzhou.gov.cn:443/pageView/article.html?lmid=18021&wzid=2053282&rlmid=18003 2025年09月02日
陕州区“开学第一课” 走心更走新
9月1日,陕州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迎来新学期。围绕安全守护、爱国精神传承和习惯养成三大主题,各校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开学第一课”,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为学生开启新学期的成长之旅。 清晨的校园充满活力。校门口,老师们微笑着迎接学生,引导他们有序入校;教室里,崭新的课本旁摆放着温馨的欢迎卡片;操场上,刚参加完升旗仪式的学生满怀期待地走向不同课堂,沉寂的校园重现勃勃生机。 各校“开学第一课”精准契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内容形式各具特色。陕州区第三实验幼儿园聚焦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开展趣味“习惯养成课”。老师借助玩偶演示穿衣、洗手等步骤,通过游戏教会孩子整理物品,在轻松氛围中助力良好习惯的养成。陕州区实验中学则以“致敬抗战英雄”为主题,打造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老师动情讲述英雄事迹,学生踊跃提问,在沉浸体验中感悟英雄精神。课后,学生纷纷写下“铭记历史,好好学习”的誓言,让红色基因深植心间。 此外,多所学校同步开展安全主题教育,通过动画短片、知识抢答等形式,讲解交通、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并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切实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据悉,“开学第一课”不仅是新学期的起点,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各校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帮助学生调整状态,融入校园,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将爱国主义、生活能力、安全素养等融入其中,为学生健康成长注入正能量。(记者:武琦锦 见习记者:马得嘉)
http://www.shanzhou.gov.cn:443/pageView/article.html?lmid=18057&wzid=2058985&rlmid=18052 2025年09月02日
【乡村振兴正当时】陕州区:科技赋能特色农业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近日,在西张村镇坡头村的标准化苹果园里,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宏丰正俯身穿梭于果树间,向果农细致讲解着初秋后果树管理关键技巧:“眼下是苹果果实膨大的关键期,树冠外围过密的枝条得及时疏除,打开光路,确保果树通风透光,光合效能最大化,保证果实养分供应,果实才能长得个头大、味道好。”通俗易懂的话语,让果农们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 这样的“田间课堂”,是陕州区激活特色农业潜力的生动缩影。由区农业农村局刘宏丰团队制定的《三门峡市陕州区果品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已让全区果品商品率突破85%。今年以来,该局已举办40余场类似培训,惠及农户1800余人次,将先进农业技术送到了农民家门口。 刘宏丰带领的区农业农村局果品技术攻关团队,针对部分果园因树龄老化导致果品品质下降的问题,大力推广高接换种技术,成功让老果园的优质果率提升15%,每公斤收购价也随之提高1.2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果农们真切尝到了技术的“甜头”,也让大家对科学种果的热情愈发高涨。 “专家们把书本上的大道理变成了咱田间地头的‘土办法’,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西张村镇坡头村甘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苏平望着满园长势喜人的果树,高兴的合不拢嘴。在刘宏丰等技术人员的持续指导下,合作社200亩果园实现了全程标准化管理,水肥一体化滴灌、科学修剪等先进技术在这里落地生根。技术的加持不仅让果园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更让这里的苹果质量稳居全区前列。 技术的护航,让产业发展的蓝图愈发清晰。甘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计划打造“水果基地+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一体化园区。2025年园区苹果产量预计达到60万斤,产值将突破100万元。更让周边村民欣喜的是,园区常年提供30-50个务工岗位,农闲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地里头增收”。 如今,全区果树种植面积34万亩,果业年均产值22亿元。通过党组织领办、专家指导、能人带动,陕州区已构建起联农带农、技术支撑、产销衔接的完整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底气”与强劲动能。(张玉静)
http://www.shanzhou.gov.cn:443/pageView/article.html?lmid=18021&wzid=2052793&rlmid=18003 2025年09月01日
【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陕州区张汴乡:党建引领“四项措施”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陕州区张汴乡以党建为引领,紧扣遗留问题突出、信访矛盾叠加等问题,创新构建社会治理“四项措施”,打造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样本,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资源融合聚合力,筑牢治理“桥头堡”。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资源集成式治理,整合综治、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力量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立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上级帮扶救助资金,吸纳4名离任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人民调解员”,让“身边人”解“身边事”,有效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为矛盾化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 预防化解强联动,织密矛盾“防护网”。在动态预防化解上,建立乡、村、组“三级过滤”排查体系,组织网格员、调解员深入村民院落、田间地头,通过日常走访、民情恳谈会等方式,围绕邻里纠纷、涉法涉诉等易激化矛盾开展“拉网式”走访摸排,从网格织密矛盾纠纷“过滤网”,积极推行“135”接访标准,确保初信初访化解率超95%,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下沉服务促和谐,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将“四下基层”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领导包村接访、“老支书调解团”靠前服务、智慧平台高效联动等举措,推动90%的矛盾在就地得到化解。此外,创新探索“村事夜话”活动,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群众共聚一堂,采取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倾听群众诉求和社情民意,有效解决了邻里矛盾、信访诉求和民生问题。 法治保障固根基,提升治理“硬实力”。强化执法、司法、普法协同作用,利用集会开展司法普法6场次,通过“流动普法+零距离服务”形式,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00余人次,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截至目前,成功化解信访积案4起,矛盾化解率提升30%,信访量下降45%,群众满意度达98%,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张汴乡)
http://www.shanzhou.gov.cn:443/pageView/article.html?lmid=18021&wzid=2052799&rlmid=18003 2025年09月01日
2025年陕州区网络媒体和网络人士代表座谈会召开
8月28日下午,陕州区召开2025年网络媒体和网络人士代表座谈会,会议通报了区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倾听各界建议,凝聚多方共识、畅通交流渠道,围绕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担当新使命、传播好声音、集聚正能量,为建设出彩陕州贡献力量。区委副书记孔利亚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宁主持会议。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崔双才作为“出彩陕州宣传员”应邀出席活动。 会议强调,一要共担新使命。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指引,按照“两高四着力”要求,重点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二要传播好声音。要深入陕州建设一线,挖掘“工业强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宣传资源,壮大主流宣传,形成矩阵效应,让陕州经验、产品和品牌更具美誉度和影响力。三要集聚正能量。依法依规净化网络空间,广泛收集群众关心问题,当好智囊团、宣传员和监督员,为建设出彩陕州贡献力量。 与会领导为优秀网络媒体、网络正能量人士颁发“出彩陕州网络推荐官”、“出彩陕州网络宣传员”聘书。会议对下半年网络宣传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网络人士代表纷纷围绕发挥自身优势、创作优质内容、助力讲好出彩陕州故事进行交流发言。 河南日报、大象新闻、国际在线、大河报豫视频、河南经济报、顶端新闻、三门峡日报、三门峡广播电视台、黄河时报等全媒体以及部分网络人士代表参加座谈。(记者:李飞 马得嘉)
http://www.shanzhou.gov.cn:443/pageView/article.html?lmid=18021&wzid=2052817&rlmid=18003 2025年09月01日
区领导张晓丹督导检查我区秋季开学工作
8月29日上午,副区长张晓丹深入部分学校和托班,督导检查我区2025年秋季开学及校园安全工作。 张晓丹一行先后来到陕州小学、实验中学及部分学校门口托班,认真听取学校相关工作汇报,实地查看学校校园、餐厅食堂等重点场所,详细了解开学工作、教师到岗、学生报到、教学安排以及学校安全管理、校园环境卫生、周边隐患排查等情况。在杰希学生公寓,张晓丹细致查看了托班场地环境、消防设施及餐饮卫生条件,与托班负责人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师资配备、日常活动安排、安全管理等具体工作。 张晓丹要求,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深入排查整治校园安全隐患区域,层层压实各方责任,重点关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做好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处置工作;要平稳有序谋划新学期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严格落实相关要求,规范办学行为;要全力打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加强师生关心关爱服务,做好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营造安全、有序、温暖的开学氛围。关于校门口托班,张晓丹强调,校门口托班关系到幼儿安全和家庭安心,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管,托班自身需规范运营流程,多方合力推动托育服务提质增效,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据悉,前期区教体局召开了秋季开学工作部署会,对秋季开学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确保新学习开学健康、安全、有序。(潘永强)
http://www.shanzhou.gov.cn:443/pageView/article.html?lmid=18021&wzid=2052811&rlmid=18003 2025年09月01日
【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陕州区张汴乡:党建引领“四项措施”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陕州区张汴乡以党建为引领,紧扣遗留问题突出、信访矛盾叠加等问题,创新构建社会治理“四项措施”,打造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样本,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资源融合聚合力,筑牢治理“桥头堡”。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资源集成式治理,整合综治、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力量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立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上级帮扶救助资金,吸纳4名离任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人民调解员”,让“身边人”解“身边事”,有效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为矛盾化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 预防化解强联动,织密矛盾“防护网”。在动态预防化解上,建立乡、村、组“三级过滤”排查体系,组织网格员、调解员深入村民院落、田间地头,通过日常走访、民情恳谈会等方式,围绕邻里纠纷、涉法涉诉等易激化矛盾开展“拉网式”走访摸排,从网格织密矛盾纠纷“过滤网”,积极推行“135”接访标准,确保初信初访化解率超95%,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下沉服务促和谐,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将“四下基层”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领导包村接访、“老支书调解团”靠前服务、智慧平台高效联动等举措,推动90%的矛盾在就地得到化解。此外,创新探索“村事夜话”活动,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群众共聚一堂,采取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倾听群众诉求和社情民意,有效解决了邻里矛盾、信访诉求和民生问题。 法治保障固根基,提升治理“硬实力”。强化执法、司法、普法协同作用,利用集会开展司法普法6场次,通过“流动普法+零距离服务”形式,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00余人次,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截至目前,成功化解信访积案4起,矛盾化解率提升30%,信访量下降45%,群众满意度达98%,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张汴乡)
http://www.shanzhou.gov.cn:443/pageView/article.html?lmid=18073&wzid=2052832&rlmid=18007 2025年09月01日
【聚焦“两高四着力” 凝心聚力谋发展】观音堂镇:以“党建+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观音堂镇地处陕州区东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商贸繁荣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聚居。为了让流动人口安身且安心,观音堂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具有观音堂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趟出了一条接地气、赢民心,实现协同治理的新路。 党建引领,“流动人”转为“组织人” 为破解流动人口“散、乱、难联系”治理难题,观音堂镇以组织建设为抓手,精准施策筑牢服务根基。一是组织覆盖“无死角”。组建“党员摸排专班”,采取“上门走访+线上登记”双轨模式,逐户排查流动人口聚居点12处、沿街商户248家,累计登记流动人口980余人.二是平台赋能“有温度”。在流动人口集中的3个社区设置“红色联络站”,每月固定开展1场政策宣讲活动,内容涵盖社保缴纳、子女入学等高频需求,今年以来累计覆盖流动人口1300余人次;每季度组织1次实用技能培训,联合本地3家企业提供“培训+就业”对接服务,帮助86名流动人口实现就近就业。 协同服务,“当家人”带动“流动人”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桥梁纽带与带头引领作用,引导流动人口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基层治理工作。一是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建立“镇党委+社区+职能部门”协同服务机制,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及3个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专属服务窗口,累计为调解租房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150余起,切实解决“办事繁、多头跑”难题。二是激活流动人员“双带”作用。通过“老流动人口带新流动人口”的“以老带新”模式,筛选30名居住满2年、熟悉本地情况的“老流动人口”作为帮扶骨干,帮助刚到的“家乡人”快速熟悉居住环境、对接生活资源,累计协助300余名流动人口找到合适房源,解决家具添置、水电报修等生活问题190余件,让流动人口真正扎根观音堂。 网格凝聚,“流动人”成为“家乡人” 近年来,观音堂镇积极探索推广网格化服务,推动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使管理边界更清晰、责任更明确、管理更科学、服务更便捷。一是精准划分网格。依托全镇现有治理体系,科学划分219个基层治理网格,将辖区内流动人口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推选融入度高的流动人口担任“网格志愿者”,构建起以流动人口为主体的“自己人”治理队伍,有效打通服务流动人口的“最后一米”。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网格环境整治行动230余次,清理卫生死角180余处。二是强化网格服务。以党建为纽带,精准聚焦青少年儿童、妇女群体以及中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需求,精心策划开展手工剪纸、家庭烘焙、健康素养宣讲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回应群众的内心期盼,全面激活基层治理活力,让“流动人”成为“家乡人”,使观音堂镇真正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下一步,观音堂镇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为牵引,积极探索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全力构建基层治理崭新格局。(观音堂镇)
http://www.shanzhou.gov.cn:443/pageView/article.html?lmid=18021&wzid=2052796&rlmid=18003 2025年09月01日
【乡村振兴正当时】陕州区:科技赋能特色农业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近日,在西张村镇坡头村的标准化苹果园里,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宏丰正俯身穿梭于果树间,向果农细致讲解着初秋后果树管理关键技巧:“眼下是苹果果实膨大的关键期,树冠外围过密的枝条得及时疏除,打开光路,确保果树通风透光,光合效能最大化,保证果实养分供应,果实才能长得个头大、味道好。”通俗易懂的话语,让果农们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 这样的“田间课堂”,是陕州区激活特色农业潜力的生动缩影。由区农业农村局刘宏丰团队制定的《三门峡市陕州区果品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已让全区果品商品率突破85%。今年以来,该局已举办40余场类似培训,惠及农户1800余人次,将先进农业技术送到了农民家门口。 刘宏丰带领的区农业农村局果品技术攻关团队,针对部分果园因树龄老化导致果品品质下降的问题,大力推广高接换种技术,成功让老果园的优质果率提升15%,每公斤收购价也随之提高1.2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果农们真切尝到了技术的“甜头”,也让大家对科学种果的热情愈发高涨。 “专家们把书本上的大道理变成了咱田间地头的‘土办法’,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西张村镇坡头村甘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苏平望着满园长势喜人的果树,高兴的合不拢嘴。在刘宏丰等技术人员的持续指导下,合作社200亩果园实现了全程标准化管理,水肥一体化滴灌、科学修剪等先进技术在这里落地生根。技术的加持不仅让果园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更让这里的苹果质量稳居全区前列。 技术的护航,让产业发展的蓝图愈发清晰。甘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计划打造“水果基地+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一体化园区。2025年园区苹果产量预计达到60万斤,产值将突破100万元。更让周边村民欣喜的是,园区常年提供30-50个务工岗位,农闲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地里头增收”。 如今,全区果树种植面积34万亩,果业年均产值22亿元。通过党组织领办、专家指导、能人带动,陕州区已构建起联农带农、技术支撑、产销衔接的完整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底气”与强劲动能。(张玉静)
http://www.shanzhou.gov.cn:443/pageView/article.html?lmid=18329&wzid=2052829&rlmid=18007 2025年09月01日
共16853篇
页次:29/1124页
15篇/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