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风采> 正文

【优秀教师话课改】陕州区第一初级中学 康秀丽——”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 陕州区庆祝第38个教师节专题宣传推介(一)

发布日期:2022-09-03 10:29     字体:

003.png

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教体局党组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锚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明显;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强带弱、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强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管理,加大课后延时服务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区教体局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省教育宣传十优县(区)、省关工委工作、省卫生先进单位,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全面展示一年来全区教育系统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陕州区教体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在教师节期间举行“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活动分“名优校长讲管理”“最美教师谈师德”“优秀教师话课改”三个板块,分别选取12名优秀校长、15名最美教师、30名优秀课改教师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区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扛起立德树人的神圣责任,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践行课改  遇见教育的美好

——陕州区第一初级中学 康秀丽


绿水逶迤,微动涟漪,是一颗石子的效应。新课改使教育这方平静的湖面掀起了层层浪花,激荡出了不一样的美。由最初的新奇忐忑,到如今的渐入佳境,新课改带我走过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悉数一年来的课改工作,有迷茫亦有期待,有艰辛亦有惊喜。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范县之行带给我思想上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走进参观的每一所学校,深厚的文化内涵、新颖的课改理念、独特的课改模式都使人耳目一新;踏入每一个班级,不论是自主自习还是课堂教学,每一个学生或认真作业或大胆展示,目光清澈,神情专注;聆听讲座,不论是这座县城还是其中的某所学校,他们践行课改的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课改行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各项突破,都令我对新课改产生了无限憧憬。

每一种改革,唯有破除固有的思维模式,才能立新,才能发展。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唯恐学生学不会而苦口婆心,大讲特讲,极尽为师之责,大多收效甚微。而学习,带来的是思想的冲击与内心的波动,带来的是观念的重塑与对课改的笃定。

迷茫中,有一种理念渐渐清晰了起来,那就是:加强学习,不破不立,坚定信心做新课改的倡导者。

3.jpg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在学习中不断反思

初期,我试着模仿专家上课的模式,整堂课均为提前设计好问题,由学生演板、补充、讲评,我不过多参与,但接下来惨不忍睹的周清测试结果,又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为什么精心设计的题组,学生仍不能充分掌握?为什么看起来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去,仍会出现夹生现象?反思之后我发现,我的课堂只是有了一个华丽的外表,很多学生表面上回答问题积极,而实际上学习浮于表面。还有个别学生只是机械性的人云亦云,缺乏应有的探索与思考。迷茫之际,教研室邢保顺主任、杨恒伟副主任纷纷送来课改宝典,精彩而又接地气的课改讲座令我茅塞顿开。接着,符合我校教情学情的臻善课堂“361”模式也应运而生。

2.践行臻善课堂“361”     

如何灵活运用“361”教学模式?我又开始了一番新的探索。一方面反复打磨课堂。我开始在学生特点上做研究,在教材研究上下功夫,在课堂设计上想办法,通过教学路径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重组,学习方法的定位等,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用新的课改模式激活课堂。不断尝试下来,我惊喜的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勇敢走上讲台,不断突破自己,教室每个角落都可以是学生的阵地,种种变化令我激动不已;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小组考评机制。召集班长、课代表、小组长及学生代表商议制定语文小组评价激励机制。学生制定、宣布、执行、监督,一场语文学习革命悄然兴起。每节课课代表都会将小组的得分标注在右侧小黑板上,小组长每节课都会将每个成员的学习效果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记录在课堂评价表上,每一周课代表及班长都会将小组及个人得分进行公示,并纳入班级晋级墙的考核。在不断的尝试中,我发现我的课堂动静相宜,学生自主学习静下来了,小组合作动起来了,勇敢展示的学生多起来了,学生在质疑讲评中自信起来了......即使是隔着屏幕的线上教学,小组合作依然在发挥着它的强大功能,小组长每天汇报总结各组成员在听课、作业等方面的情况,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组织能力,也培养了责任与担当意识,整体学习效果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这一切使我更加笃信:勤奋不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做新课改的践行者。

1.jpg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所有的艰辛与不易,都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化为了一道道绚丽的彩虹。自推行课改以来,我的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突破。

1.教学理念日进日新

我的课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主,教师作为参与者、引导者,重在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犹记在作示范课《猫》时,我让学生完全充当小法官的角色,针对“芙蓉鸟被害案”,分小组从文中找到“犯罪嫌疑人”---第三只猫的蛛丝马迹进行断案,完成卷宗,在小组讨论中逐渐还原案件“真凶”--一只黑猫,最后进行深度思维训练:造成这起“冤案”的原因有哪些?对自己有什么启示?一节课下来,学生完全沉浸在自己探索学习的快乐中,不仅理解了文本内容,而且对于做人做事也有了深刻启示,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也在对文本的探讨与思辨中得以提升,我想这就是课改的魅力吧!教师做好路径导引,设置问题进行导学,学生就会明确学习目标,自行分配学习任务,探讨学习生成点,展示学习成果,最终乐学、爱学,学有所获。

2.学习方式日进日新

自学、对学、群学;展学、评学、探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灵活切换,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展评质疑的欲望逐渐增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已成习惯,学习的专注度与有效性明显提升。关注每一类学生,坚持每节课必有评价,每周必有汇总,每期必有表彰。通过持续性的评价与激励,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思考更加全面了,见解更加深刻了,平时落寞的孩子,脸上有了笑容,眼睛里有了光,我的语文课堂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jpg

不断的课改实践让我明白:课堂之道在于,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主体”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教师的“主导”才有了服务的对象;课改之道在于: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知识只有在实践、体验、探究中才会转化成力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生成为智慧。

在推行课改的路上,我始终在摸索前进,自己的语文课堂也得到了校领导及教研室的肯定。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先后做了四次示范课,三次县域内的交流,一次赴卢氏城关镇中学进行交流,我充分认识到:只要抓住课改核心,以学生为本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好的课改。

在通往理想教育的路上,我将不断反思提升,创新发展,矢志不移做教育前行的推动者。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秉持自我成长的信念,用课改做桨,双向奔赴,遇见更加美好的教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