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风采> 正文

【优秀教师话课改】陕州小学 曹小平——”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 陕州区庆祝第38个教师节专题宣传推介(三)

发布日期:2022-09-03 10:59     字体:

003.png

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教体局党组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锚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明显;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强带弱、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强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管理,加大课后延时服务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区教体局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省教育宣传十优县(区)、省关工委工作、省卫生先进单位,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全面展示一年来全区教育系统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陕州区教体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在教师节期间举行“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活动分“名优校长讲管理”“最美教师谈师德”“优秀教师话课改”三个板块,分别选取12名优秀校长、15名最美教师、30名优秀课改教师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区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扛起立德树人的神圣责任,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课改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    

——陕州小学  曹小平


星光依旧灿烂,激情仍在燃烧。因为有梦想,所以我们在新课改的路上经历风雨、沐浴阳光,把课改的种子,扎根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而今回首,看到的都是自己成长的足迹。

一、追随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初识课改时的迷茫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从教二十余年,要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思想,改变课堂,这谈何容易?质疑、困惑一时间涌上心头,真可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犹记得第一次新课改的展示课,我由学生自学、合作、讨论的从容镇定,到学生自我展示的不知所措,那种挫败感至今让我难忘。该如何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我陷入了迷茫。

2、相遇课改时的期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学校课改组的成员,我积极学习有关新课改的资料,认真倾听并记录教研室领导和外出培训老师的感悟,以导学案为抓手,每课课后题为准则,和团队成员研讨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几次磨合,几经磨练,最终摸索出了德美课堂“3+6”语文两课时的教学流程:预习导学(温习旧知)—探究新知—全课小结—课堂检测。通过让学生自主独学、同质对学、异质帮学、小组群学等学习方式对新知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展示、质疑、点评、总结。第二次新课改展示课,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大胆质疑。面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纳、提炼,真正实现了“学为中心、生为主体”这一课改理念,受到了好评。虽还有不足,但已有很大进步。我对新课改充满了期待!

1.jpg

3、相知课改时的坚定

“但开风气不为师”,新课改点燃了我的教育激情,也激起了同事们的斗志。每一次的教研,每一次的听评课,犹如课堂般热烈,大家发表见解,积极探讨。课堂上时间不够用,那就加强课前工作: 修订学案,严格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减少任务驱动,直击重点,形式多样,化难为易;课堂上出现多人抢答,比较混乱,那就采用石头剪刀布,抽签决定,也可由学生指定。课堂上读书声较少,缺少语文味,那就在学生进行展示需要读句子时,进行单人读、挑战读、表演读、小组读等,逐步培养学生边回答问题边展示朗读的能力。看到同事们的群策群力,孩子们的自信飞扬,“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就是我对课改的追求。

2.jpg

感谢课改让我蹲下身子和孩子们平等交流;感谢课改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改变自我;感谢课改唤醒了老师们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潜力!

二、向前进---衣带渐宽终不悔,投身课改人沉醉

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杯水,教师就要有⼀桶水。”但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需要的不是⼀杯水,⼀桶水,而是⼀种能力,⼀种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海洋的能力!与其让教师有⼀桶水往学生的杯里倒,不如教学生如何去挖掘水源。小组合作模式的创建和运用,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容器。

1.小组合作,提升学生自信

课堂是学生的,只有让他们动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小组合作就是最佳的方法。课堂上6人一组,合理分工,让每个学生有话说,有事做,不做“看客”,合作自然形成。慢慢的学生胆子大了,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赵妙可就是小组合作的受益者,小组初建,她沉默寡言,异常自卑,没想到课堂上一次普通的展示竟改变了她。记得是让朗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的第二自然段,想展示的人太多,我抽签定的她,她在迟疑中站起,紧张地展示,其他组员为她加油打气,慢慢的她的声音越来越高,获得了大家的肯定,最终为他们组挣得了2分。从此在课堂上总能看见她活跃的身影。在作文中,她这样写到:新课改的课堂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3.jpg

2、小组合作助力班级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利用小组合作,我设立了小组之间纪律、学习、路队等方面的竞争机制,使班级呈现出了由“人人有事做”转变为“人人争事做”的局面。每周“优胜小组”的盲盒奖品,每月“红旗小组”的刮刮乐惊喜,使班级学生更加团结一心。课堂上学生没有玩小动作的坏习惯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课下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每一次的活动展示都不甘落后。小组助力中的点点滴滴,很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各种能力,让我在班级管理中更加游刃有余。

三、迎风开---追风赶月莫停留,平羌尽处是春山

一次次平等的俯身、一丝丝宽容的微笑、一段段智慧的启迪、润泽着孩子的成长。新课改让我看到了孩子们轻松的笑,自由的表达,快乐的生活,大胆的创造。在课改的实践中,我也深切的感受到增长学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性,我要更加如饥似渴地从专业书中汲取营养,从培训中拓宽视野,从教研中提升自我,在课堂教学中磨炼反思。

4.jpg

 “柳絮因风起  葵花向日倾” 我会迎着阳光让今天超越昨天,让明天超越今天。昨天,我在课改中起步;今天,我在课改中充实;明天,我将在课改中圆梦。让课改伴我成长,让生命在新课改中绽放光芒。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