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风采> 正文

【优秀教师话课改】陕州区实验小学 侯淼——”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 陕州区庆祝第38个教师节专题宣传推介(四)

发布日期:2022-09-03 11:18     字体:

003.png

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教体局党组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锚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明显;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强带弱、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强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管理,加大课后延时服务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区教体局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省教育宣传十优县(区)、省关工委工作、省卫生先进单位,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全面展示一年来全区教育系统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陕州区教体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在教师节期间举行“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活动分“名优校长讲管理”“最美教师谈师德”“优秀教师话课改”三个板块,分别选取12名优秀校长、15名最美教师、30名优秀课改教师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区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扛起立德树人的神圣责任,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一路同行 不负遇见

——陕州区实验小学 侯淼


最早接触到课改这个话题,我还是刚从校门中走出来的师范毕业生,只懵懵懂懂从报刊书本中知道这个词语,后来的教学生涯中虽偶尔也有触及,但真正的了解、深入、根植课改沃土都发生在从教二十年后的2021年,也正是这一年,让我感受到与课改一路同行、一起成长的万般滋味。

一、课改让我完成了思想的转变

去年九月份,区教体局提出实施新课改,作为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成为了学校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我积极参与区教体局、学校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交流活动,尝试着将课堂交给学生,谁知第一次尝试用新课改模式上课,现实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下课铃声已落,班里学生依然在乱糟糟地讨论,而课件里还躺着没完成的学习任务;刚组建好的小组长因为本组成员太差而“撂挑子”不干了……顿时,沮丧笼罩了我,恰好这时候教体局领导到学校调研,指出课改就是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转变“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我静心一想:这看似失败的一节课何尝不是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呢?孩子讨论不结束说明学习兴趣高,组长不愿意干说明他有了集体荣誉感,担心小组带不好。而我需要做的正是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就提前布置预习,学习内容可以由浅入深,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掌握;指导小组长如何转化本组的学困生,并且告诉他差生的转化奖励要另外加分,减轻组长思想包袱。就这样,我的思想转变了,我的新课改也起步了。

4.jpg

二、课改让我体会到变化的快乐

度过课改初期的迷茫,我们开始逐步深入,面临的问题也逐一显现:课堂模式没有形成最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学习小组在最初的新鲜劲过去以后,有些后劲不足。这时候,学校邀请教体局王志敏副局长、区教研室邢保顺主任等到学校进行指导培训,经过专家现场指导,课后研读资料,校内合作探究,我逐渐感受到课改带来的快乐。

内外联动抓课改之乐。我从关注自己的讲课内容,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着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的课堂从之前的以教师讲为主导,变为了以学生学为主体,课堂上结合学校善美课堂“4+1”模式,以导学案为抓手,聚焦目标、问题、路径三个要素,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质疑。都说功夫在课外,为了让课堂更高效,我努力把语文课堂向课外、向生活实践迁移,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查阅资料,同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补充适合学生并与教材相关的一些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

6.jpg

小组建设助成长之乐。为激发小组活力,我完善了班里的高效课堂小组评价细则,针对预习展示、自主学习、展示情况、学习习惯、达标情况及班级生活能力表现等方面进行细化,从而以评促管,逐步实现小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挥小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我还根据学生不同的成绩档次划分前进目标,让每一个孩子知道只要自己去学习了,都会有奖励,都会有收获,争取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师生关系变融洽之乐。孟子说过:“亲其师,信其道”。事实证明,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我们的课堂改革是走不远的。以前在读苏霍姆林斯基文章的时候,我发现他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他甚至说:一个不能走进儿童精神世界,不能成为学生信任的人,就没有做教师的资格。而新课改,就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的世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经过一年的新课改实践,学生们和我关系融洽,他们并没有因为我的年龄对我产生距离感,而是向我敞开了心扉:课堂上,他们和我共同学习、探索,课后,他们围着我讨论各种话题,放假了,还有孩子向我咨询问题,探讨学习。

5.jpg

三、课改让我品尝到成长的滋味。

新课改在我校实施之后,学校经常承接组织各类示范课、研讨课、送教课,每次活动我都积极参加:2021年10月份,在学校为中高段语文老师讲《夏天里的成长》,我设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为老师们打开了新思路;11月份,区教研室到我校研讨时,我又讲授《伯牙鼓琴》,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指导和肯定;12月份,我到张汴校区为六年级学生讲授《少年闰土》一课;2022年3月中旬,我参加五校联盟“同课异构”赛讲活动,讲授《鲁滨逊漂流记》;返校后,又参与学校的课改教师示范课《匆匆》;特别难忘的是3月底,应上级要求我到卢氏讲授《那个星期天》,时间紧,任务重,我晚上备课,第二天用我校“善美4+1”课堂模式讲授,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1.jpg

课改一年来,我所在的六年级语文成绩连续获得区直小组第一,我个人连续两期被学校评为“优秀课改教师”、“有突出贡献优秀教师”。难忘每一次的授课,都有领导们的指导、同事们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我风雨相伴的学生们,是你们让我知道成长的路上有哭也有笑,感谢我成长路上的搀扶者,是你们让我觉得跋涉的汗水有苦也有甜。在课堂改革道路上并不是我一个人,还有很多人与我一路同行,我们还会在课改之路上不断学习、行动、研究与反思,在助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成长。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