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杨书记帮咱把蟠桃销出去,不然这熟透的果子就得烂在地里,一年的辛苦可就打水漂了!”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前关村果农杜有娃大叔望着空荡荡的果筐,脸上的愁云化作了真切的笑容。这温暖的一幕,正是河南警察学院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杨义科以党建为引领,深耕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缩影。
2025年初春,杨义科接过驻村接力棒,带着“党建扎根基层、治理服务民生”的信念,第一时间沉下身子走访全村。4月的田间地头刚泛绿意,村东头的水井却成了村民心头的“寒冰”——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井每日供水不足4小时,别说灌溉庄稼,就连家家户户的日常用水都得精打细算。“水是民生根基,这问题拖不得!”杨义科在村“两委”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他紧扣“三不愁两保障”要求,带着村干部翻查村里的老档案,终于找到线索:村西头有口废弃多年的大口井,深25米、直径3米,当年因局部塌方停用,但地质资料显示水源仍旺。
说干就干,他以结对共建为纽带,连夜联系母校河南警察学院及周边帮扶单位,短短3天就筹集到5万元维修资金。施工其间,他每天泡在工地,协调施工队修泵、铺管、架线,盯着工人加固井壁、清理淤堵,遇到技术难题就拉着村干部和老党员一起商量。从勘察到完工仅用1个多月,5月下旬,当清澈的井水通过新铺设的管道流进村民家时,大伙儿纷纷竖起大拇指:“杨书记不仅帮咱解了渴,更暖了心!”如今,这口“重生”的水井每日稳定供水15小时,既保障了生活用水,又为春耕灌溉提供了支撑。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6月蟠桃进入成熟期,饱满多汁的果子挂满枝头,村民却犯了难:蟠桃皮薄易损,本地市场消化有限,运出去又怕路上坏了。杨义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刻召集党员骨干开起“诸葛亮会”,提出“党建+消费帮扶”的思路。他发动学院师生、联系合作企业,在微信朋友圈吆喝宣传,还特意协调快递网点开通“生鲜专线”,用泡沫箱加冰袋保鲜。党员们主动帮村民分拣、打包,杨义科则守在电脑前对接订单、跟踪物流。短短半个月,3000余斤蟠桃就通过“云端”销往北京、广东、辽宁等地,销售额突破万元。拿到货款的果农王大姐笑着说:“以前愁卖,现在党员带头帮咱闯市场,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从“饮水难”到“水不愁”,从“果难销”到“货畅行”,杨义科用党建引领下的高效治理,把民生难题变成“民心工程”。在他的带动下,前关村的党员干部干事热情更高了,村民们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也更强了。这点点滴滴的实干,正是党建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让党旗在一线飘扬,让治理效能体现在民生改善的每一个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