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堂教学改革> 正文

我的课改之路(五十)

发布日期:2022-08-15 15:42     字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闪光亮点。它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这不仅使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高效地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

一、巧编组员,分工合作。

巧妙组编小组成员,促使合作协调有序这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我根据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六人为一组,座位相邻,按成绩高、中、差搭配,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一名记录员,总结记录组员发言,一名发言人负责汇报合作学习情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纠正,这样组内每人都有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之目标。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团队合作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于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水平,我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角色,给学生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鼓励各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人人展示,提升锻炼,促进合作,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三好学生都参与其中,积极完成个人承担的任务,感到自己同样能为集体做贡献。我经常通过游戏、竞赛、活动等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磨合,使组员有相互依赖的关系、协同共进的方向、共商互惠的策略,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二、问题明确,指明方向。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乐于参与到日常的教学中去,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在问题引导过程中,我经常联系文章内容及教学需要,以问题作为点睛之笔,突出文章关键知识点,为学生学习及理解语文知识提供重要的参考及指引。这样一来,通过明确教学问题,给学生指明合作的方向,激发小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及质量,促进语文知识点的内化。同时,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我在开展《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教学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引导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情况进行了解,开拓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进行了解,降低本节课的学习难度。接下来,设计合作学习问题——假如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或是一只猴子,在看到小朋友这么认真的学习,你会怎么做?通过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使小学生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有效地把握,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作用,指引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合作学习热情,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组织学习《不懂就要问》时,我让几个学习小组接力朗诵,并告诉学生各个小组是一种比赛状态,哪一组读得认真,并且没有错别字,就会得到教师的奖励。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瞬间被激发出来,极为专注齐声诵读课文。还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选出印象最深刻的段落或者句子,组内讨论然后公开演讲。不少学生选了“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这句话,组内讨论之后,大家各抒己见,你争我辩,精彩演讲,虽然观点各不相同,但讲的头头是道,通过相互沟通,互相协作,精彩辩论演讲后,同学们才得知“学生被孙中山小时候为求真知而不惜挨打的精神所打动,认为自己也应向孙中山小时候一样,遇到不懂的就大胆发问,求得真知”的道理。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三、给足时间,充分合作。

给足合作时间,搭建活动平台这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保证。在合作学习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让每个学生有表述的时间、质疑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另外,在发表见解的时候,尽量让他们把话说完、把问题问完,把疑虑澄清完,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才能达成共识,否则极易形成“匆匆上阵、走走过场、草草收尾”、只图表面热闹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组织学习《秋天的雨》时,我先把课文里面的生字一一讲解,再结合在课文中的位置,着重解析含有生字的词语意思,以字带词,以词带句,以句带文,在充分识字熟读文本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内寻找课文中秋天的颜色,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对照式仿写。于是就有了“春天的花”“夏天的蝉”“冬天的雪”各种百花齐放的小作文,虽然较为简短,但学生对季节的观察与对季节的描写,都是与当下年龄段相匹配的行文风格。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开放式讨论,阐述自己为什么喜爱那个季节,各小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四、教师参与,深入现场。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仔细观察,规范行为,耐心聆听,发现火花,指导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组员在一系列的讨论题中无法把握重难点,也不会很好地把握时间的分布,也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进行细腻而深入的谈论。在新课改课堂上,我每节课我都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我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在巡视时把有特点的题目记住,并在全班交流时进行展示评议。特别是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将讨论话题延伸至无法控制之时,我便挺身而出,积极参与到小组中去加以引导,清除障碍,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便能燃点成熊熊的智慧之光。

五、教给方法,提供技能。

要是学生更娴熟更有效地合作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不断提高其合作能力,还要规范学生语言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核心。课堂上我重点交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胆识和信心,让他们学会礼貌,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我觉得这是新课改以来课堂上我做的最好的一点。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书写汇报内容的关键词、培养自己利用关键词来进行展示,例如展示前指导学生运用“我认为……”“我们组的观点是……”等对前一个同学的发言作简单的评价;展示过程中运用“我们组重点讨论的是……”这一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们的感受,“我对这个问题还有疑问……”等展示用语,规范合作和展示表达的语言,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秩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新学期我将更加投入,更加努力践行新课改,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供稿:大营中心校 柴关红  编辑:史文虎  审核:张银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