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陕州区观音堂镇陈营村的60余座蔬菜大棚里,在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指导下,一车车西红柿、西葫芦等蔬菜有序装车销售,入社群众的腰包更鼓了,村集体收入更多了。
今年以来,陕州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通过建立以共抓资源整合、共创融资通道、共筑市场优势、共育人才队伍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
选准带头人。坚持将“能致富、愿带富、会带富”的党员干部和乡土人才纳入合作社。全区配备带富能力强的农村党支部书记212人、评选乡村实用人才146名、培育高素质农民200人、引导农村党员回村创业180人,为合作社壮大和产业发展找准了领路人。
办好合作社。积极发挥支部引领和党员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广泛参与;政府在土地、信贷、保险、项目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开展农业技能、生产培训,为合作社提供坚强保障。全区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07个,入社群众3500余户。
用实双机制。围绕培育“一村一品”,推动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88个,注册资金1.7亿元,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户带入大市场。目前,全区258个村年收入均超过5万元,10万元以上的村有112个,占比43.4%,入社群众年均增收1.2万元。(三门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