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示公告> 正文

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3-09-10 08:45     字体:

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中央财政通过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给予支持。为指导落实好人员培训、集成示范、指导服务等项目任务,充分发挥项目强队伍、推技术、带小农的基础支撑作用,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持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水平,满足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需求,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等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组织引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履行好促转化、推技术、做示范等公益性职能,引导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发展,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方法,集成组装先进技术模式,由点及线到面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提供坚强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聚焦重点,服务大局。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大豆玉米等主要粮油作物,筛选推广适宜品种,落实大豆玉米等推技术提单产技术要求。对实施意愿强、完成效果好的大户进行倾斜。

(二)坚持目标导向,分块实施。以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为导向,完善技术推广服务配套设施设备,加大力度培育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促进基层农技人员更好履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壮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力量,鼓励拓展服务领域,提供个性化、全流程、高质量农业科技服务。

(三)坚持过程管理,注重实绩。以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农技推广服务实效、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为核心内容,注重项目任务组织落实质量与助力产业发展成效,通过集中交流、在线点评、实地核查、交叉评估等方式开展全过程全覆盖绩效评价,确保评价过程、评价结果更具客观公正性、更体现财政绩效目标。

三、年度目标

全区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支撑服务“三农”中心工作作用持续增强,在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药残留治理、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成效突出。建设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介一批主导品种,推广21项先进适用农业主推技术,在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开展 9场(次)以上的技术示范展示观摩活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重点开展技术、设施、营销等技术服务,发挥科技帮扶作用。培育210名辐射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

四、重点任务

(一)做实稳产保供科技服务。

1、促进大豆先进适用技术集成落地。

强化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作用,贯通农业科研、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主要依托区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地市农科院所等,协助建立健全大豆技术集成创新平台体系,落实高油高产品种筛选、技术集成创新及推广普及等应用任务。

2、强化稳产保供任务技术服务支撑。

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要求,坚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介制度,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试验示范、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防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业防灾减灾等技术服务,强化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责履行。针对大豆玉米大田单产偏低等问题,安排5名科技骨干,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0次培训人员500人次。

3、加强先进技术试验示范落地应用。

1)进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按照项目要求建好示范基地,2023年陕州区共建设张湾乡(区域)农技推广站三门峡市陕州区春花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三门峡市陕州区西李村乡农技推广站三门峡玉露香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农技推广站三门峡市陕州区金果果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3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统一竖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牌,制定规范的基地管理制度,年度内试验示范3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模式,开展4次观摩培训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培训,加速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分别与河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三门峡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长期紧密对接,接受技术指导。(2)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2023年围绕小麦、玉米、蔬菜(食用菌)、果品、渔政、农机等六个产业,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目标,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遴选培育具有一定种植规模、文化程度较高、科学种养意识和能力强,乐于助人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植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我区共遴选培育科技示范主体210个,其中:种植业193个、水产养殖12个、农机5个,涉及12个乡镇,辐射带动周边4000余农户。完善农技指导员对口精准指导服务机制,每个乡镇(区域)农技站对接服务10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动示范主体学习应用提升其科学种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将示范主体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3)农业主推技术推广。根据《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发布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精神,在我区大营镇、张汴乡、甘棠街道办(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茅乡、硖石乡、王家后乡、观音堂镇、宫前乡、店子乡、西李村乡12个乡镇,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遴选推介发布陕州区2023年度农业主推技术21项,涉及种植、渔政、农机三个类别。成立技术专家组,组建技术指导员团队,扩大全区农业技术服务覆盖面,实现主推技术精准进村入户到田。积极推广“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服务机制,大力推广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小麦病虫害植保无人机规模化应急防控集成技术、夏大豆免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技术、蔬菜配方施肥技术等主推技术的应用。每个技术指导员负责指导5户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及示范主体所在的行政村,从而加快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做好农业防灾救灾减灾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二)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在全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遴选2023年度项目农技指导员42名,并在陕州区政府信息网进行公告公示。(1)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制度机制。统筹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农技推广人才培训规划,完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融合的培训模式,灵活运用理论教学、现场实训、案例讲解等培训方式,优化创新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路径,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2)实施基层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完成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参加省市两级组织连续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区级根据地产业发展实际,开展不少于5天40学时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3天。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成一支“一懂两爱”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3)完善农技人员绩效评价机制。强化服务业绩考评激励,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推动收入分配与绩效评价结果紧密挂钩,对长期扎根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在职称评聘、成果申报、评先评优、绩效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三)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

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生产管护、存储加工等全程科技服务。引导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主体规范作业标准,特别是农机手技术服务标准等,集成综合技术方案,不断提高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投入品精量施用等科技服务水平。           

(四)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深化农技推广模式研究。坚持“一主多元”“一性三化”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原则,结合区域产业布局,突出应用导向,着眼服务效能提升,大兴调查研究。围绕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服务功能、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高站位、宽视野、多路径总结研究农技推广主体作用发挥、农技推广平台载体建设、农技推广制度机制创设等方面经验得失,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技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五)提高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

1.全力推进线上推广服务。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围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重要农时和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等重点任务,引导农技人员、科研专家等使用“中国农技推广”、手机APP等信息平台开展线上业务培训与指导服务。将农技人员平台登录、问答情况、农情日志上传、信息报送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强化平台应用与管理。继续将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作为项目推进实施、绩效管理、经费安排的重要支撑,加强工作动态、文件材料、能力提升、主推技术、主体培育和示范基地等内容的数据填报和更新工作。

五、项目资金安排和支持内容

上级安排项目资金总额97万元。

支持内容:1、农技人员推广服务补助16.49万元,占资金总额17%。

(1)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14.55万元,占资金总额15%,其中: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12.87万元,农技人员绩效奖励1.68万元;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费用、误餐、通讯(流量)、绩效奖励等补助。  

(2)聘请农业技术专家的补助1.94万元,占资金总额2%;主要用于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劳务费等补助。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42.68万元,占资金总额44%。

主要用于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科技示范主体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饲料、水产苗种、农业机械、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的投入和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展示、培训观摩等补助。

3、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补助29.1万元,占资金总额的30%。

主要用于各层级农技人员线上线下培训,包括教师授课费、教材费、场地费、食宿费、交通费等。

4、信息化服务建设补助4.85万元,占资金总额的5%。

主要用于科研教学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情信息咨询、技术科普、培训视频制作、信息化建设等所需的费用。

5、其他补助3.88万元,占资金总额的4%。 

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宣传报道、监督管理、工作考核、绩效考评等相关费用。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陕州区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充分认识农技推广体系在促进粮油作物稳产增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项目实施方案,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加强绩效管理。

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3〕11号)要求,规范资金使用,做好补助对象、资金安排等信息公开公示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格绩效评价,把强化日常动态管理,紧盯执行进度,政策目标实现情况、任务清单完成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纳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建立以结果实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项目承担农技人员的责任感,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工作补助和绩效奖励挂钩。

(三)加强总结宣传。

认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30周年普法宣传等活动,发掘宣传在稳产保供、应急救灾中涌现的先进事迹。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广播、电视、报纸、短视频等媒体形式对项目加强宣传,为我区补助项目组织实施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附件

1.河南省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2.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牌样式及要求

 

 

 

 

 

 

 

 

 

 

 

 

 

 

 

 

 

 

 

 

 

附件1

河南省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规范化建设

10分)

人员

配备

4

①在编基层农技人员数占农技推广机构核定编制总数不低于90%的,得2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2分,扣完为止。②每个区域农技站配备工作人员不低于9名、每个乡镇农技站配备工作人员不低于4名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条件

建设

4

①全部乡镇(区域)农技站配备必要办公设施、仪器设备,水电齐全,配备交通工具,可正常上班工作的得2分;每有1个乡镇(区域)农技站没配备办公设施或水电不通或没配备交通工具,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的扣1分,扣完为止。②全部乡镇(区域)农技站配备生活设施,可吃饭住宿的得1分;每有1个乡镇(区域)农技站没配备生活设施或无法吃饭住宿的扣1分,扣完为止。③全部乡镇(区域)农技站配备培训设施并开展培训的得1分;每有1个乡镇(区域)农技站没配备培训设施或没开展培训的扣1分,扣完为止。

规范化建设

2

全部乡镇(区域)农技站使用“中国农技推广”标识,制定服务网络图,明确农技人员聘用、推广责任、考评考核、多元推广、知识更新培训等5项制度的,得2分;每有1个乡镇(区域)农技站出现1项缺失扣1分,扣完为止。

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

15分)

培训

管理

3

①建立基层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计划和培训人员选拔办法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②受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全部建立培训档案的得1分;未建立不得分。

任务

落实

10

①全县1/3以上在编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不少于5天脱产业务培训的得5分;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数低于培训任务清单数的,每少1名扣0.5分,扣完为止。②按任务要求遴选并组织参加省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的,得5分;每少1名扣1分,扣完为止。

培训

效果

2

参加培训活动,学员满意率不低于95%的,得2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25分)

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

10

①建设不少于任务清单要求的示范基地数,基地合同期不少于3年或拥有自主产权,得4分;每少1个基地或基地稳定性不足的,扣2分,扣完为止。②制定示范基地运行管理办法、示范方案(协议)、树立统一式样基地标牌的,得3分;每少一项扣2分,扣完为止。③基地年开展农业主推技术试验示范不低于3项、开展观摩、培训次数不少于4次的,得3分;每有1个基地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扣完为止。

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

5

①制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办法,明确每个乡镇(区域)农技站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数不低于10个的,得2分;示范主体数低于5个不得分。②全县建立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指导档案,规范科技示范主体管理服务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③示范主体的示范带动效果共2分,提供5个以上科技示范主体增产增收典型材料,每个示范主体至少带动周边10-20个农户,可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打分。

农业主推技术示范推广

10

①正式推介发布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制定技术操作规范的,得4分;否则不得分。②组建农业主推技术指导团队,公开选聘技术指导员,明确技术指导员服务范围和工作任务,制定技术指导员绩效考评办法的,得3分;否则不得分。③依托示范基地对主推技术进行示范展示,且数量不低于主推技术总数40%的;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及现场观摩等方式对农业主推技术进行宣传推介和推广的;对有应用主推技术意愿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者给予有效指导的;完成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推广应用任务的,得3分。可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打分。

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15分)

信息化管理

5

综合项目实施在线填报、动态信息报送等对外展示情况评分。其中,项目县动态信息报送数量7条以上,省级审核通过率90%以上,部级审核通过6条以上得5分;低于4条不得分。

信息化平台应用

10

①安装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的农技人员、示范主体比例不低于85%的,得4分,每低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②农技人员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每月报送有效日志、农情信息人均不少于2条的,得4分,否则不得分。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填报率100%的,得2分,每低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服务对象评价情况

10分)

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评价

3

项目县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满意度不低于95%的,得3分,每低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公共服务对象评价

7

农技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不低于70%的得7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项目组织管理(25分)

组织领导情况

10

①加强对农技推广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领导组织健全,行业配合良好的,得5分。可综合实际情况打分。②加强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组织领导,技术服务团队健全,得5分。可综合实际情况打分。

资金管理情况

10

①项目的开支设有专账得3分,不设不得分。②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得5分,可综合实际情况打分。③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有效执行得2分,可综合实际情况打分分。

绩效管理情况

5

积极配合省、市做好项目实施情况调度、绩效管理评价,认真上报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有关材料情况的,得5分。可综合实际情况打分。

激励加减分项

领导肯定性批示

10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1次加5分;获得地市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1次加3分;获得县级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1次加1分。以上最多加10分。

正面宣传报道

10

中央主要媒体予以重点报道1篇加5分;省级主要媒体予以重点报道1篇加3分;农业农村部(厅)信息、简报采纳1篇得2分。以上最多加10分。

负面工作情况


项目实施有投诉事件、媒体负面报道并核查属实的;绩效管理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中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总体评分为0分。

注:1.以上考评指标适用于对县(市、区)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主要任务的绩效考评,合计分值100分(不含激励加减分);2.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完成年度农业主推技术推介任务的农业县数/农业县总数*100%(完成年度农业主推技术推介任务的农业县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遴选并正式发布年度农业主推技术;二是通过农业示范展示基地,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现场观摩等方式对农业主推技术进行宣传推介和推广应用;三是对县内有应用主推技术意愿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者给予有效指导)。


附件2

image.png

1.尺寸图片宽3米,高2米

2.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颜色:#ffeb07,

字体:迷你简大黑,

字号:306

3.农 业 科 技 示 范

颜色:#024d89,

字体:方正大黑简体,

字号:425,

白色描边24像素

4.基地位置:XXXXXXX        基地类型:租用

示范内容:陕红65番茄    西农38号黄瓜

          水肥一体化技术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示范规模30亩                

实施单位:XX县农技推广中心        技术负责人:张三

指导专家:李四

联系电话:0913-0000000    13800000000

颜色:#000000,

字体:方正大黑简体,

字号:210,

行距:362,

字距:0,

白色描边9像素

5.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  财政部农业农村

XXX省农业农村  财政厅

20235月

颜色:#000000,

字体:方正大黑简体,

字号:174,

行距:207,

字距:80,

白色描边9像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