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州动态 > 正文

甘棠街道:“三大片区”联动 推动农文旅融合

发布日期:2025-03-13 08:37     字体:

  草木萌动,春意盎然。

  惊蛰过后,各地的春季农业生产逐步火热起来。

  3月12日,在全长16.2公里、已经改造完成的尤大路沿线,拉土车辆来回穿梭,村民们正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路肩培土,平整树坑花池,为栽植绿化树木、景观花草做好准备;在柳林村李子种植示范园,村民们忙着栽植新培育的蜂糖李树苗;在新桥村春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她们自育的1.5万棵豆角苗、1.4万棵辣椒苗、1万棵黄瓜苗也在有序进行大棚移栽……

  近年来,陕州区甘棠街道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引擎作用,深化“一核心一品牌三项机制四个基地”模式,抓好联农带农、培训指导、统一销售,使蔡白樱桃、柳林李子等特色产业链不断拉长,努力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小果蔬”撬动大产业。甘棠街道以柳林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为标杆,带动周边指望村、新庄村种植优质李子3500多亩,年产值4000余万元;在七里村、桥头村建立了百亩葡萄、秋月梨、百果园休闲示范区;在蔡白村、大坪村、西罐村种植大樱桃2000多亩,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在芦村、新桥村、桥头村发展特色果蔬大棚,建立了千亩特色果蔬基地;七里村、张赵村、红旗村种植红啤梨、砀山酥梨7000余亩,年产值突破6500万元,实现了19个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覆盖。

  “强龙头”发挥新优势。按照“‘五星’带‘一星’”“强村帮弱村”方式,甘棠街道发挥金秋黄梨、春花蔬菜、九莲山樱桃、三柳李子、绿然农业等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带动作用,以土地流转、技术帮扶、股民入股形式,把果品、小杂果、食用菌、蔬菜种植作为带动群众增收的突破口,推动特色产业连点成线、联村成片发展。目前已发展龙头企业27家、种植大户31个,吸纳4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年人均纯收入1.8万元以上,使特色果蔬照亮了乡村振兴路。

  “重引进”促进提质效。街道各村组织村民先后到山东寿光、贵州安顺、陕西大荔考察学习,引进法兰西李子、玲珑脆樱桃、黑皇葡萄等新品种十多个,在柳林、红旗等村试栽试种400多亩;引进托尼系列水果黄瓜,在新桥村试种,建设优质果蔬种植基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新品种迭代升级,形成生产、贮藏、营销、包装一条龙的果蔬产业链,真正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我们将持续锚定城郊游与文化游融合发展目标,深入挖掘官寨头特色窑居、西罐温泉康养、九莲山生态开发及农耕文化、历史文化潜力,建设休闲度假民宿乡村,打造沿黄廊道休闲观光区、官寨头、西罐民宿餐饮区、城郊休闲采摘区三大片区,深入推动农文旅融合。”甘棠街道党工委书记阴晓丽表示。(甘棠街道)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