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州动态 > 正文

【乡村振兴看陕州】丨“归雁人才”郑红伟:小蜜薯带动村民致富​

发布日期:2023-11-13 08:43     字体:

  他是90后,20岁就离开家乡,挖掘人生的第一桶金。10年后,他毅然返回家乡,开始做起新农人,把小红薯做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他就是郑红伟,也是梦之源合作社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千里赴省,逐梦前行。2010年,年仅19岁的郑红伟离开家乡,带着家里仅有的几万块钱去郑州打拼。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在郑州拥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凭借着陕州人踏实肯干的品性,郑红伟生意越做越红火,手里也有了一定的积蓄。回乡共同致富,一直是郑红伟念念不忘的想法。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推进,郑红伟毅然选择返乡创业。

  11.jpg

  回到家乡后的郑红伟在村里流转了1600亩土地,开展特色红薯和优质玉米的种植。由于红薯的来源都是采用收购和外地运输,成本高还深受制约。为缓解供应压力,郑红伟迅速调整种植策略,及时与坟上村“两委”合作,并发动周边村庄开展订单种植红薯,极大带动周边土地使用的附加值和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梦之源合作社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郑红伟说:“我20多岁出去创业,经过10多年的打拼,今年回家流转土地1600亩,经过多方打听、考察,种植特色红薯600亩,优质玉米1000亩,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过上好日子”

  22.jpg

  保证乡村能人回乡后留得住、干得好,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坟上村在“五星”支部创建的引领下,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美丽庭院大修建、新型卫生户厕大改造、召集村干部多次集中培训学习,利用党员活动日、党员联户等宣传方式,把招引人才返乡创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使有志青年能人在农村留得住、干得好。

  坟上村支部书记柴关青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坟上村通过支部引领,吸引在外青年返乡创业,集中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了群众家门口就业78户115人,有效提高了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致富增收。”(记者:段磊 李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