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州动态 > 正文

乡村振兴看陕州丨陕州区:“牛”产业遇上甜“蜜”生活

发布日期:2023-10-12 08:41     字体:

  深秋时节,在山峦叠嶂、沟壑纵横,素有“小南川”之称的陕州区店子乡白石崖村,群山苍翠,山花烂漫。10月10日,走进陕州区店子乡白石崖村,一排排蜂箱错落有致,成群的蜜蜂来回飞舞,穿梭其间的蜂农和耳旁“嗡嗡”的蜂鸣,呈现一派甜蜜的丰收景象。

  1.jpg

  白石崖村位于陕州区店子乡北部,下辖4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134户410口人,面积22平方公里,可谓地广人稀,人均林地面积86亩,人均耕地1.3亩,该村自然风光优美,植被覆盖率高,在中蜂和畜牧养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眼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蜂农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刻。

  已有10多年养殖经验的中蜂养殖户陈么生夫妻俩,正在蜂箱之间来回穿梭,检查箱内情况,收获甜蜜果实。他们戴上防蜂头罩,打开蜂箱盖子,把充满蜜汁的蜂脾取出来,将成群的蜜蜂抖落散开,然后提起蜂巢,用刀轻轻将蜂巢的蜜腊层割开,开始割蜜、摇蜜、装蜜,整个取蜜过程一气呵成。

  1.jpg

  店子乡白石崖村中蜂养殖户陈么生说:“我养了100来箱中蜂,山上一年四季都有花,取蜜时间就是9月、10月,能产五六千斤(中蜂蜜),大概就能卖五、六万块钱。”

  目前,全村有70多家这样的中蜂养殖户,蜂箱总量超过了1500箱,年产优质百花原蜜6万斤,年产值达24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加收入1万多元。

  店子乡白石崖村党支部书记陈宝锋说:“近年来,白石崖村(坚持)‘两种两养一围饶’(发展思路),立足村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巩固中蜂、肉牛养殖(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中药材、蓝莓种植特色产业。”

  1.jpg

  2023年,白石崖村投资建设中蜂主题馆,由专业公司对散乱的蜂蜜产品和五谷杂粮进行设计包装,开发出乡村旅游系列产品。他们依托党支部创办鸿业农牧合作社,规范全村传统产业发展,对村内自产的纯天然百花原蜜、五谷杂粮等农特产品进行收购、检验、包装,拓宽产品销路,并组织参加农民丰收节、农产品博览会、郑州农副产品展销会、三门峡特博会等,使农副特产迈出深山、走向市场。

  在白石崖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牛,户均饲养量在5头以上。全村养殖肉牛500多头,一头牛能卖将近2万元,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为扩大规模、改变散养模式,白石崖村建成集中饲养牛舍24座、青储间36间,全部出租给养殖户,带动了群众增收,改善了环境卫生,每年给村带来8万余元的集体收入。

  店子乡白石崖村肉牛养殖户陈小军说:“我在村里养了30头牛,村里建有统一的牛舍、储草间,可以集中养殖,改变了村里的卫生面貌,牛在山坡上放养,每年光养牛一项可以收入4万多元。”

  白石崖村还流转土地,种植大田蓝莓50亩,建成蓝莓大棚18个,与紫天鹅公司签订双绑协议。同时发展以黄芩、黄精、红花、芍药等为主的中药材,进一步扩宽群众增收渠道。

  店子乡白石崖村党支部书记陈宝锋说:“下一步,我们通过电商平台拼多多、抖音两个平台,并与万平云仓进行战备合作。同时,我们引进中药材、蓝莓种植,流转土地200余亩,有蓝莓大田、高标准蓝莓大棚,可增加集体收入,也可带动群众务工。”(记者:李月军 种春江 樊玉峰 卫晓兵 霍东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