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堂镇:紧张排练耍社火 敲锣打鼓闹元宵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瑰宝,社火表演让春节、元宵节充满了节日特有的喜庆氛围。连日来,陕州区观音堂镇组织干部群众积极筹备社火排练,进一步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让人民群众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汇集全镇300余名群众正在热火朝天的排练社火节目。草坪上,参加广场舞表演的队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舞蹈动作,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他们敲着欢庆的锣鼓,挥舞着手中的彩扇,扭起欢乐的舞步,伴随着鼓点,或走或跳,十分热闹。
“观音堂镇社火节目‘母亲是中华’是由100人组成的广场舞表演,与往年相比,今年有许多年轻人加入,为这支队伍增添了活力。希望我们的表演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参与感。”观音堂镇社火表演广场舞节目负责人郑宝莲说。
广场上,由百余名群众组成的舞龙、舞狮、杂耍节目,伴着欢快的旋律,踩着喜庆的鼓点,紧张地排练着。在激昂震撼的鼓声中,“金龙”飞舞,“雄狮”翻滚,欢声笑语荡漾在排练现场,展示了居民们淳朴、率直、豪迈的情怀。
据悉,观音堂镇积极准备、提早着手排练社火表演节目,为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营造喜庆氛围,届时将为全区人民献上精彩的“文化盛宴”。(观音堂镇 杨炅炅)
观音堂镇:社火表演闹元宵 锣鼓喧天年味浓
舞狮秧歌闹元宵,敲锣打鼓送吉祥。为增添元宵佳节的喜庆气氛,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由观音堂镇党委、镇政府主办的“2023年民间社火表演活动”隆重举行。以锣鼓、杂耍、秧歌、舞龙、舞狮等民间社火表演形式,为群众献上了一道别开生面的元宵“文化大餐”。
社火表演以《太平万象舞龙》为开场,独具特色的演出服饰,铿锵有力的鼓声,丰富多变的舞龙样式赢得了在场观众阵阵掌声。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和欢腾的锣鼓,演出队相继表演了《母亲是中华》、《百人杂耍》、《高台舞狮送吉祥》,“小狮子”随着鼓点节奏,爬梯登高恭贺新春;“媒婆”、“老汉”,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划船“小舵手”为现场观众送祝福,引的大伙儿都乐开了怀。来自张村村、阳洼村、石壕村、葛条沟村等村(居)的表演队则为广大群众献上了扭秧歌、锣鼓、娃垛等传统文艺大餐。社火表演在韩洼村的高跷表演和石堆村的锣鼓表演中达到高潮。形式独特、阵容庞大、技艺高超的高跷表演,引得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锣鼓表演热情澎湃、激情高昂,鼓声铿锵有力,鼓点欢快密集,声声锣鼓敲出全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好几年没有现场看过社火表演了,节目丰富多彩,年味也很浓”,现场一位群众说道。“观众都很热情,我们表演得也更起劲了,希望通过闹社火这一文化活动展现民俗艺术,让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增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参与感。”观音堂镇张村村党支部书记徐子龙开心地说。
此次“闹”元宵社火表演活动,不仅体现了观音堂镇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广大群众对新年新气象的期望与祝福。下一步,观音堂镇将持续深化拓展文明实践,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加强文体阵地建设,丰富惠民演出形式,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观音堂镇 王倩)
张茅乡:紧锣密鼓排练忙 欢天喜地闹元宵
锣鼓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闹元宵。为营造喜庆节日的氛围,从大年初六起,张茅乡组织组建了一支300人的社火表演队伍,紧锣密鼓开始了社火表演排练,其中有秧歌、杂耍、锣鼓表演等,通过社火这一民间传统庆典形式,营造喜庆、祥和的春节文化氛围。
在张茅乡东村、苏村、西崖村等村文化广场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男女老少齐上阵。在教练的指挥下,他们摆出各种造型,各场面充满生机和活力,热闹非凡。大家有的挥舞着手中的彩扇扭着秧歌,有的敲着欢快的锣鼓,秧歌队员变换出形式多样的队形,扭出了热闹的年味,也敲出了满满的幸福。“
张茅乡西崖村党支部书记褚书勤说道:“传统锣鼓属于我们西崖村的传统表演,流传了上百年,目前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传统的民俗表演,传承的是文化,展现的是大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各村群众踊跃参与,力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献上一道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胡潇乐)
编 辑:何小慧 审 核:李 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