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正文

【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陕州区观音堂镇:党建引领聚合力 精细治理谱新篇

发布日期:2025-08-20 08:37     字体:

  “如今街道干净整洁,摊位有序经营,饭后还能去陇南广场散步,日子越过越舒心!”谈及家乡变化,观音堂镇居民满脸笑意。这背后,是该镇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立足陕州副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的区位优势,观音堂镇将党建活力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精准施策、共建共治,让城市更宜居、群众更幸福。

  党建+精细管理,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垃圾随手丢弃”曾是困扰镇区发展的“老大难”。镇党委牵头成立“党建+综合管理”专班,推行党员执法队员“马路办公”模式,以“路长制+门前三包”为抓手,把镇区划分为6个网格责任区,由党员带头包片、包户、包路段。

  针对流动摊贩管理难题,党员先锋队多次走访调研,创新“划定区域、定时经营、党员监督”机制。早晨7点,党员执法队员便到岗引导摊贩在指定区域有序摆摊,8点前督促“摊走场清”。如今,主街道的临时摊位整齐划一,昔日“游击战”变为“规范岗”,既保留了人间烟火气,又守住了镇区文明。

  党建+资源盘活,擦亮民生幸福底色。“垃圾场变停车场,荒草地成休闲园”,这是观音堂镇党建引领盘活“沉睡资源”的缩影。镇党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由党员干部带头摸排辖区闲置地块、废弃场地,清单化推进改造提升。

  修建提升了陇南广场、福源广场,经过华丽蝶变,成为集生态、科普、市民休闲运动、宣传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公园,让辖区居民休闲娱乐有了新去处。昔日堆满垃圾的闲置空地,经整治建成可容纳100余辆车的停车场,并配套公共厕所,解决了周边居民“停车难、如厕难”的痛点。一个个民生项目的落地,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建温度”。

  党建+法治保障,筑牢和谐稳定基石。“广场舞噪音扰民”投诉一度居高不下,镇党委发挥“党建+法治”融合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成立调解专班。党员调解员在耐心向广场舞队伍解释规定的同时,倾听周边居民诉求,最终促成“晚9点后停跳、音量不超标”的约定,实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

  此外,镇党委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组建“党员普法先锋队”,常态化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商户”活动,通过案例讲解、有奖问答等形式,让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为治理工作开展营造了“全民理解、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

  党建+共建共治,激活基层治理动能。“城市治理不是政府单打独斗,要让群众成为主角。”镇党委书记表示。观音堂镇创新“党建引领、群众共治”模式,将党支部与网格、楼栋、商户串联起来,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巾帼清洁队”等7支共治队伍。

  党员带头参与“清洁家园”行动,每月5日组织群众清理社区卫生,及时劝阻倾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同时对崤陵路两侧进行绿化栽植景观树木,交通标线划设提升,以全新的面貌投入使用,让道路变身“风景线”。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畅通了治理“最后一公里”。

  如今的观音堂镇,街道整洁有序,公园笑语盈盈,商户经营规范,一幅“党建红”引领“治理优”、“治理优”带动“生活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下一步,观音堂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法治导向,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让党建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让城市文明与人间烟火相得益彰,打造更加宜居、更加美好、温暖有序、幸福和谐的城市环境。(观音堂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