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关键在“治”,核心在“和”。近年来,宫前乡宫前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以“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为目标,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成功打造平安乡村建设样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织密红色网格,筑牢矛盾化解防线
村党支部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治理体系,7个村干部为包片领导,将全村划分为15个治理网格,由党员、小组干部担任网格长,27名党员中心户分片包联群众,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排查网络。党员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入户走访、田间座谈等方式,主动摸排婚姻家庭、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隐患,建立动态台账,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今年以来,累计排查矛盾隐患23件,化解率达100%,真正实现“微事不出格、隐患零升级”。
建强调解队伍,凝聚多元共治合力
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色调解室”,组建由村“两委”成员、老党员、乡贤能人、法律顾问组成的“和事佬”调解队,形成“党员带头、乡贤助力、群众参与”的多元调解格局。针对复杂矛盾,实行“支部牵头、部门联动”机制,联合平安建设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开展“会诊式”调解,确保矛盾纠纷妥善化解。例如,在处理郝法周和王法照的林地纠纷时,调解队通过实地丈量、查阅档案、政策讲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避免矛盾激化。今年,“和事佬”调解队累计化解疑难纠纷12起,群众对调解结果满意率达100%。
深化法治教育,涵养文明和谐乡风
村党支部将法治宣传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通过“主题党日+法治课堂+案例宣讲”等形式,定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普法活动,累计举办宣讲会6场,覆盖群众800余人次。同时,通过邀请讲师下乡解读案例,戏曲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浓厚氛围。此外,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引导群众以德治润心、以自治强基,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平安建设成果
建立矛盾纠纷“周排查、月研判”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矛盾特点及趋势,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推行“调解回访”机制,对已化解矛盾进行跟踪回访,防止问题反弹。依托“雪亮工程”安装监控设备10余处,组建党员义务巡逻队,常态化开展暑期巡逻,夜间巡逻,提升群众安全感。如今,宫前村连续5年实现“零上访、零刑事案件”,成为远近闻名的平安示范村。
“矛盾少了,心气顺了,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村民们的共同心声。下一步,宫前村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平安和谐新动能。(宫前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