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陕州区甘棠街道临湖社区关沟北路,一排排商铺门前醒目的红色标识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不是普通的商业街,而是专门为新就业群体打造的“暖‘新’友好街区”。
今年以来,临湖社区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通过走访调查、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协调组织社区党员、社工和志愿者,打造出一条充满温情的“友好街区”,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暖心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此处安心是吾乡”的温暖。
新群体新需求“暖‘新’商家”解民忧。“送餐高峰期经常找不到地方吃饭”“手机没电的时候最着急”“想找个地方歇歇脚都难”……走访中,社区工作人员将新就业群体的这些“烦心事”一一记录下来,社区党支部对关沟北路沿线商户进行实地走访,引导党员商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筛选出首批12家“暖‘新’商家”,涵盖药品零售、餐饮、烘焙、理发、便利店等多种业态资源。每家“暖‘新’商家”门口悬挂统一标识,方便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识别并寻求帮助。
“五个一”微服务细节之处显真情。走进临湖社区明珠小区大食堂,醒目的“十元套餐”招牌格外引人注目,特别受外卖骑手们的欢迎。而附近的轩宣理发店推出“十元理发”服务,解决了外卖小哥、快递员理发贵的“头顶大事”。
在临湖社区各条巷道两侧沿线布局的“暖‘新’加油站”中,“暖‘新’商家”们还提供“五个一”基础服务:一个休息区,配备空调、沙发;一处充电角,配备多接口充电设备、充电宝;一个热水点,店内不间断提供开水,配备纸杯、茶叶;一个快递架,为快递小哥提供取件通道;一个应急箱,含藿香正气水、碘伏等,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外伤消毒包扎服务。
“现在送餐路过这里,不仅能吃上热饭,还能给手机充电,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可以歇歇脚、喘口气,考虑的真是太周到了!”外卖小哥王师傅感慨道。
“三机制”强保障共建共享促长效。长期以来,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每天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让城市运转的“微循环”更加畅通,这些曾经的服务对象,如今正成为社区治理的“轻骑哨兵”。他们发挥人数众多、流动性强、联系面广的独特优势,主动参与基层社区微网格治理,扛起了“陕州城事观察员”责任,化身“流动网格员”,成为烟火城市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截至目前,已通过骑手随手拍上报并解决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12个,实现了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转变。
为保证社区“暖‘新’商家”提供的暖心服务长期坚持下去,临湖社区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动态管理机制,每季度对商户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二是双向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外卖员、快递员等群体意见建议;三是激励表彰机制,对“星级服务商户”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
从一杯热水、一碗热乎饭,到一把理发剪、一个充电插座,临湖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和社区志愿者,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服务,织就了一张服务与被服务、充满温情与关怀的社区治理网络,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释放治理效能,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吕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