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中午,陕州区甘棠街道柳林村的老人们不约而同地到该村日间照料中心吃午饭。“孩子在外面忙,家里就我一个人,这里的饭很适合我口味。”柳林村88岁的霍明生老人高兴地说。
柳林村党总支从服务群众出发,建成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暖心餐食服务,打造家门口的“幸福驿站”。这是甘棠街道改善民生、推进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做好“一碗饭”,暖胃更暖心。面对辖区6000余名老年人的助餐需求,甘棠街道党工委从“一顿热乎饭”入手,全力打造“幸福食堂”服务品牌,建成运营临湖社区大食堂、明珠小区食堂和柳林村日间照料中心,提供适老化“幸福长者餐”,日均服务100人次。临湖社区还组建送餐志愿队,为20户行动不便老人送餐上门,确保他们及时吃上热乎饭。幸福食堂是就餐点,还是政策宣传、交流感情、化解纠纷的平台,通过日常服务融入健康科普、反诈宣传、疏导情绪,有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织密“一张网”,服务无盲区。甘棠街道创新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打造“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形成“1+3+N”党群服务矩阵,划分18个小区网格和16个专属网格,组建网格队伍,确保管理无死角。依托“陕闪办”智慧平台,高效处理邻里纠纷34起、安全隐患22处,关怀特殊群体10人,维修设施19处。同时,灵活运用“甘棠议事”机制,苍龙湾社区为300余户更换水表,站北社区化解物业交接矛盾,闭环解决民生难题。
点亮“微心愿”,精准破难题。甘棠街道聚焦群众最关切问题精准发力,以电动车充电难为突破口,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0余台、二轮车充电桩600余个,覆盖9个公共场所和12个居民小区;通过议事平台解决设施整修等民生问题165件;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举办公益课堂29次,惠及700余人次;联动8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就业咨询、技能培训等,惠及2万余人次,传递“甘棠温度”。
“产业+就业”,激活新引擎。甘棠街道创新“党建+产业+就业”模式,打造红旗红啤梨、蔡白大樱桃、柳林李子、新桥蔬菜四大特色产业基地,1.5万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此外,吸引外地种植能手和技术能人来此流转土地,创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务工。社区强化就业保障,举办招聘会、技能培训,提供岗位2115个,转移劳动力2522人;依托特色产业,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实现“一地生三金”。
“下一步,我们将在邻里矛盾调解、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乡风文明建设、服务‘一老一少’、促进劳务就业等方面下足功夫,下好改善民生‘先手棋’,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持续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甘棠街道党工委书记阴晓丽说。(甘棠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