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州动态 > 正文

张汴乡:奏响农文旅融合新乐章

发布日期:2023-03-31 08:43     字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陕州区张汴乡立足地坑院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优势,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休闲体验、特色农业等本土乡村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微信图片_20230331085249.jpg

  羊肚菌撑起“致富伞”

  三月的张汴塬,处处生机盎然。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新鲜果蔬四季不断,特色旅游方兴未艾,农文旅融合势头强劲。走进该乡刘寺村羊肚菌种植大棚,一朵朵菌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密密麻麻撑起褐色“小伞”,更为村民撑起“致富伞”。

  村民张占群在外从事食用菌种植管理多年,去年秋季返乡创业,在自家核桃树地里试种半亩雪茸菇获得成功。去年12月,他租赁了3个大棚种植羊肚菌。

微信图片_20230331085256.jpg

  “羊肚菌种植的关键是菌种,再一个就是控制好温湿度,做好土壤环境管理,防止杂菌感染。”一说到羊肚菌,张占群打开了话匣子。

  【陕州区张汴乡刘寺村种植户 张占群:羊肚菌的生产主要从四个大方面来进行管理,第一个就是棚内设施,保温、降温、喷水的设施情况来进行管理。第二个就是土壤处理、环境处理,土壤处理就是要把土地深耕三遍,然后喷施杀菌药、撒石灰,调节酸碱度,把土壤处理好;环境处理就是必须把周围能引起杂菌感染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第三个就是把控菌种质量,菌种如果好的话,成果率就达到50%。第四个就是水肥的管理,种上之后必须要浇充足的水分,必须把菌丝培养的粗壮有力,为高产打下基础。】

  张占群说,羊肚菌对温度、湿度、通风、采光等有严格的要求,只要按技术要求操作,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今年他租种了一棚羊肚菌,预计可采收500公斤成品,除去大棚租金、菌种、营养袋、遮阳网等支出,收入3.5万元应该没问题。

  在张占群带动下,刘寺、曲村的村民陆续开始种植羊肚菌,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微信图片_20230331085300.jpg

  小吊瓜掀起休闲游

  走进张汴乡西王村的温室瓜棚,一排排挂起来的西瓜藤蔓整齐排列着,拳头大小的西瓜在藤蔓间时隐时现。种植户张娟正忙着授粉。

  【陕州区张汴乡西王村种植户 张娟:咱们采取的是授粉加毛线标注的方式记录瓜的成熟度,当天授粉用各种颜色毛线做标注。一个瓜的成熟度从授粉当天到成熟需要35天到40天左右,40天口感达到最好,所以说来咱们张汴你摘不到生瓜,就是这个原因。】

  张娟已有8年大棚果蔬种植经验。这几年她利用立体栽培技术进行种植,今年她3个棚种植草莓,2个棚种植吊网西瓜。种出的吊瓜皮薄瓤厚,酥脆香甜,吊瓜成熟期正赶上“五一”黄金周,往年西瓜采摘旺销的情景,使她忘记了现在授粉、吊蔓等管理的辛苦。

微信图片_20230331085304.jpg

  这几年,她摸索出了“线上推介+线下采摘体验”销售新模式,不少顾客通过抖音直播、微信朋友圈等慕名而来,西瓜供不应求。

  在她的带动下,西王村先后发展高效日光温室47座,种植时令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同时,辐射全乡建起果蔬种植大棚145个,并借助地坑院景区与曲村的十碗席、农家乐等,打造旅游、采摘、观光休闲示范带,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微信图片_20230331085311.jpg

  小烟苗孕育大产业

  春光明媚,暖意融融。眼下正是烤烟育苗的关键时期,张汴乡寺院村烟叶育苗基地,一座座大棚有序排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棚内育苗盘摆放整齐,生机勃勃,村民们正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对进入十字期的烟苗进行间苗补苗,一派农忙景象。

  不负春光,不误农时。近期,陕州区烟草公司烟叶技术人员,分别下沉到全区各个工场化烟叶育苗基地,现场指导育苗户做好大棚温湿度管理、间苗补苗、营养液配备等工作,严格落实育苗环节重点技术,确保培育出优质壮苗。

微信图片_20230331085315.jpg

  【陕州区西张村镇烟站站长 刘聪慧:咱张汴这十个育苗棚,5个棚是湿润育苗、5个是漂浮育苗。咱10个棚育的品种就是云烟87,供应1200亩面积。现在咱的苗刚到十字期,他们正在进行间苗工作,大棚主每天对大棚进行通风、放水,管理十分到位。】

  这10个工场化烟叶育苗大棚,可以为张汴乡、西张村镇及店子乡三个乡镇部分村庄1200亩烟田,提供优质健壮的移栽烟苗。

微信图片_20230331085320.jpg

  【张汴乡寺院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晓娜:今年寺院村大概种烟叶432亩。今年我们积极争取了烟办和烟草公司,给大家进行了技术改进,申请了煤改电烟房18座。目前这个育苗基地有十个大棚,供全区三个乡镇1000多亩烟叶的种植。按照往年的收入,每亩烟叶的纯收入达到4000元,像今年,可以给我们寺院村民的纯收入增加100多万元。】

  当前正值烟叶育苗管理的大好时节,张汴乡及早谋划,加强技术指导,稳步推进烟叶育苗工作,全力为烟叶大田移栽打下坚实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30331085326.jpg

  十碗席撬动民俗游

  作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张汴乡曲村把地坑院传统民俗民居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统一修复院落,开发陕州十碗席,挖掘地坑院民俗文化,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住民宿、吃十碗席、游地坑院,增强游客体验感。村内的世面石、分陕石、曲星桥、五龙泉、七星渠等,记载着村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沿革,为传统村落增添了靓丽色彩。

  【张汴乡曲村知青大院经营者 卢有伟 同期声:我们村的十碗席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具有咱本地特色,以前干厨师的时候就想把咱本地的特色传承下去,现在经营这个大院也把乡亲们的土特产、绿色食品推销出去。】

微信图片_20230331085331.jpg

  走进曲村知青大院,陕州特色美食——十碗席,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尝。每到周六周日,更是要提前预定,排队等候。饭店的服务人员都是本村村民,他们既可以安心照顾好家里,又能在家门口就业。“十碗席”成了乡村特色旅游的一大招牌。

  【洛阳游客 肖军 同期声:以前在网上经常看到陕州地坑院,这次就是专程来这儿体验。这个地方环境优美,十大碗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后我们还会经常来的。】

  依托地坑院发展农家乐是曲村打造乡村民俗旅游产业的新举措。在曲村,37号院、陕塬人家、高家窑院、陕塬十七小院等19家民宿农家乐相继涌现,拥有床位100多个,年客流量30万人次,单日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同时带动土特产、手工制品摊位200余个,农产品在家门口就销售一空,年旅游综合收入超2000万元。

  【陕州区张汴乡党委副书记 王永利:张汴乡按照“产业强乡、特色兴村、旅游带动、强基富民”的发展思路,借助陕州地坑院景区辐射带动优势,围绕北营、曲村、刘寺、寺院四个传统古村落,持续抓好果蔬采摘、优质苹果、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适合张汴乡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推动果园、田园、文旅产业发展,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盈利方式,让农民享受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促进乡村振兴。】(记者:李月军 种春江 卫晓兵 霍东东 樊玉峰)

  编   辑:单   蕾   审   核:李   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