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合作社肉鸽存栏1.5万只,采取笼养模式。每对鸽子一年能嬔72枚蛋,利润约100元。”9月1日,陕州区豫西鸽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卫向飞在肉鸽养殖场里对记者说。
“一对鸽子能挣100元,7500对鸽子就是75万元?”面对记者的发问,卫向飞微笑着点了点头。
卫向飞今年27岁,毕业于山东大学。2016年刚毕业时,他和大学毕业的发小王跃琪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谋职,而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中,义无反顾地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养鸽脱贫致富。
养鸽之初,卫向飞先到平顶山一家肉鸽养殖基地学艺,学会了疾病预防、日常管理、饲料配比等方面养殖技术。
2016年,卫向飞在西张村镇陈村自家地里搭起塑料大棚,购买了1000只肉鸽进行养殖。可能是昼夜温差大和水土不服的原因,造成100多只肉鸽死亡。面对挫折卫向飞没退缩,而是坚定信念继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2017年,卫向飞联合5户村民投资150万元成立豫西鸽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启他的养鸽生涯。养殖高峰时期达到2万多只。目前,他们养殖的品种有白羽王、银王和灰王3个优良品种肉鸽,每一个鸽笼里喂养一对鸽子,鸽笼前面挂着牌子,上面标注着产蛋日期。“对于产蛋量不达标的鸽子要及时进行淘汰,加工成卤鸽进行销售。”卫向飞说,“鸽子比一般家禽好养,因为它是飞禽,抗病毒能力强,只要防疫做好一般不会得病。”
2018年,精准扶贫号角奏响,豫西鸽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主动承担27户贫困户的扶贫任务,以“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基地务工、农户到户增收、领养代养等方式,实现贫困户保底增收和脱贫目标。
豫西鸽业养殖基地建设在果园中间,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4栋蓝顶轻钢鸽舍和大路旁西张村镇扶贫产业基地的招牌格外醒目。其中两栋鸽舍和熟食加工车间是西张村镇白草村的集体经济项目,豫西鸽业每年给白草村6万元租赁费。“豫西鸽业是我们镇产业扶贫重点基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立下大功。”西张村镇党委书记张冬说。
当天中午,洛阳的廉先生开着面包车到豫西鸽业收了3000枚鸽子蛋。他说:“我每4天来收一次,这些鸽蛋全部发往广州、成都等市场。”
卫向飞的父母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们对儿子所干的事业,既支持又担心。他的母亲说,“儿子要干事创业,我们全力支持,但总觉得他还小,不想让他冒这个风险。”卫向飞却说,“自己的路要靠自己去闯啊!”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豫西鸽业向陕州区红十字会、市中心医院、镇政府等单位捐助了260多箱鸽子蛋,价值4万多元,慰问抗疫一线干群。
谈起下一步打算,卫向飞表示,接下来要将肉鸽加工成熟食,打响“豫西鸽业”品牌。目前已经和市区几家商超谈妥,9月中旬,手撕鸽产品将正式上市。(王建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