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位于三门峡市区西部的陕州公园里,天光云影,草木葳蕤,一派生机盎然。市民三三两两或悠然漫步,或健身锻炼,怡然自得。这座建于古陕州城遗址之上的公园,如今早已成为三门峡人休闲娱乐的后花园。70年前的这里,历经5次解放的炮火硝烟,古老的陕州得以“脱胎换骨”,重新焕发生机。
连日来,记者先后奔赴陕州区宫前乡、张茅乡、观音堂镇、市区南关遗址、陕州城遗址等地,探寻当年战斗发生的地方,追寻红色遗迹,揭开历史的面纱,重温那段激荡人心的岁月。
三面突破 陕州古城初迎解放
“这里以前是陕州城的南城门,老涧河桥就在这里,桥对岸是南关村。陕州城第一次解放时打得特别激烈,解放军兵分几路,其中一路就是从南关村过涧河桥攻打南门的。”7月5日,在陕州公园内的双环亭上,望着眼前平静的湖面,原陕县党史办主任、今年86岁高龄的刘全生激动地向记者说。
1947年8月,随着陈(赓)谢(富治)大军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千年古城拉开解放的大幕。同年9月,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陈谢兵团发动灵(宝)陕(县)战役,解放多座县城。9月14日,解放大军回师陕州城下。根据部署,11旅从东面攻击,主攻东门;13旅从南面攻击,从南关越过涧河桥,主攻南门;38军55师从上村阵地突入城下,主攻北门。三路大军互相配合,在城内会师,另以四纵10旅和38军17师西叩潼关,阻敌增援。
从9月15日起,攻城部队肃清外围的敌人,战斗节节胜利,13旅于9月16日攻占了陕州车站,占领了南关,封锁了陕州南城门;11旅于9月15日占领了上陈东、下陈东、岗上等村,当晚冒雨攻占了三里桥、东关和棉业学校(今三门峡市区向阳村西)等处据点,至此攻城部队兵临城下。
1947年9月17日下午6时,是解放陕州城的总攻时刻,也是灵陕战役夺取最后胜利的时刻。随着攻城令下,几十门大炮一齐开火,霎时,陕州城东门、南门及东北城垣,全部陷入烟尘火海中。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爆破手和突击队员抱着炸药包、抬着云梯,分别向城门和突破口冲去,攻入城门,与敌人展开英勇搏斗,至晚上10时,3路攻城部队在城内十字大街胜利会师。这次战斗全歼守敌5000余人,生俘敌军旅长蒋公敏、团长黄涤生等官兵4700多人,国民党陕州专员兼保安司令李群峨被击毙,陕州城首次解放,灵陕战役胜利结束。
灵活作战 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记者翻阅史料发现,陕州城的解放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前后经历了5次战斗。我军始终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攻下县城后不再固守城池,而是主动撤出,等敌人“钻进”城市后,再攻城歼敌,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
1947年10月下旬,陈谢大军主力南移,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犯豫西,陕州军分区和陕县地方武装撤出陕州城,在县东山区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
1948年3月至4月,陕县人民武装在太岳五分区第50团的配合下,先后取得了杜家战斗、观音堂战斗、位村战斗的胜利。其中,在位村战斗中,我军精心研究,布下“口袋阵”,将敌人一网打尽,全歼国民党陕县自卫总队140余人,活捉副队长史醒民。与此同时,陕县县委、县政府在观音堂段岩村长期驻扎下来,形成了以段岩村为中心的巩固根据地。人民武装乘胜追击残敌,敌人如惊弓之鸟,望风西逃。人民武装顺利占领磁钟、杨家窑、横渠,并攻占陕县南关。5月2日凌晨,太岳五分区武装和陕县县大队以高昂的士气发起攻城战斗,守敌听到枪响即仓皇逃窜,陕州城第二次获得解放。军分区第50团和陕县军政领导在城内不顾疲劳,立即研究制定了围歼逃往张汴之敌的作战方案,决策之后即撤出陕州城,全力投入张汴战斗的实施行动。
1948年8月28日,豫西一分区(由太岳五分区改称)获悉国民党十一区保安团副司令秦生富率保安团部在陕州城内及南关活动。分区领导与陕县县委研究,决定打一次运动歼灭仗,对陕州之敌进行大包剿。即令分区第50团、第51团一个营及陕县县大队、渑池民兵队一部分3路向陕州城隐蔽行军,沿途横扫桥头、温塘、磁钟、横渠之敌,首先包围南关之敌,发起南关战斗,将秦生富部的军需主任孙国良、副官主任曹景云在汽车上炸毙,毙伤敌人数十人,大部敌人慌忙钻入城内。8月29日凌晨,人民武装向城内敌人发起攻击,陕州城第三次获得解放。人民武装在陕州城内停留不久即全部撤出,投入新的战斗。
1948年10月25日,豫西一分区部队和陕县县大队密切配合,向西进军,名为攻打陕州城,实际为就近上张村塬,消灭霍俊发清剿队的有生力量。当人民武装进至陕州城外,城内敌人失魂落魄,闻讯逃窜,陕州城第四次获得解放。进城后,人民武装未固守空城,遂主动撤出,寻机歼敌。
在这几次解放陕州城的过程中,人民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歼灭残敌 千年古城终回人民怀抱
1949年5月,为乘着全国大好形势,向西进军歼灭敌人,尽快解放陕州城和灵宝、阌乡县城,5月18日,我军西进部队进占张茅,晚间,部队继续向西挺进。陕州城内的敌人害怕解放军夜间围城,连日来每天下午日落时分,守城官兵、政府官员及家属分乘卡车出城躲避,每天早上日出时分又乘车返回,天天如此,成了支名副其实的逃难队。西进部队掌握了敌人的特点和规律,于5月19日夜间进至陕州城东南外围各村庄,隐蔽待机。5月20日上午,敌人刚刚“钻入”城内,陕州地、县武装配合西进的第一野战军一部突然将城包围,迅即发起攻城战斗,歼灭国民党陕州专署保安一团大部,残敌溃散,陕州城最终回到了人民怀抱。
陕州城的解放对于加快全专区的最终解放影响极大。地委、专署、军分区及陕县党政军机关干部、战士,驻地观音堂群众等得知陕州城解放,欢欣鼓舞,观音堂街张灯结彩,红旗招展,自发的欢庆活动延续了两天。5月24日,中共陕州地委、专署、军分区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地专机关与陕县党政军机关统一于5月25日进驻陕州城。这是胜利的进军、胜利的搬迁,在陕州革命史上,这又是一个转折点,从此,专、县领导机关将告别乡村,告别流动和拉锯状态进入城市。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机关进城安顿之后,继续领导全区人民同残余的敌人作斗争,最终夺取了陕州全区的彻底解放。
血染沃土 换来陕州百姓幸福生活
解放战争每次胜利都是革命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陕州城5次解放,陕州大地也洒满了革命前辈的鲜血。
陕州城第一次解放,13旅38团团长、年仅32岁的刘增业光荣牺牲。刘增业是山西省五台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带领部队打了许多硬仗和胜仗。1947年9月17日下午6时,总攻陕州城的信号发出,刘增业亲临南门现场指挥,他见城墙上敌人火力很强,就组织力量用机枪射击,掩护战士爬云梯登城。在登城过程中,云梯突然被打断,战士们掉了下来,他心急如焚,挺身而出,指挥集中目标射击,在紧要关头,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就在攻克南门之时,他的身躯被敌人击中,壮烈牺牲。他是灵陕战役中,解放陕州城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中级别最高的部队领导人。刘增业牺牲后,雷湾村一老人将自己的棺木献出,当地群众把烈士安葬在张湾乡雷湾村东坡。2002年8月1日,张湾乡雷湾村党支部、村委会将烈士遗骸移至雷湾村二组沟坡西侧,并在墓前竖立高1.5米的纪念碑。
1948年1月22日至24日,连降大雪,国民党军队对驻扎在宫前乡头峪村的陕县独立团第二大队进行偷袭。在紧要时刻,时任陕县县长的韩路光一面命令集合部队,紧急突围,一面带领3个警卫员观察战场形势,寻机突围。敌人像恶狼一样从各个路口冲进村里,韩路光在突围中已冲到头峪村北山沟,突然看到一名战士受重伤躺在雪地里,他不顾个人安危跑过去抢救。这时,敌人的子弹像雨点般向他射来,一粒子弹击中他的脖子,韩路光壮烈牺牲。敌人在清理战场时惨无人道地把韩路光烈士的头颅割下,悬挂在陕州城南涧河桥头的电杆上示众。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把韩路光和他战友的遗体安葬在头峪村北的虎山脚下。
这次战斗,陕县二大队200余名战士只有40余人突围出来。从有关史料上看到,在陕州城解放期间,有很多优秀的战士血染大地,长眠于此。
战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的牺牲换来陕州解放,换来了陕州大地百姓的幸福生活。在韩路光烈士牺牲的宫前乡,记者看到郁郁葱葱的艾草、颇具规模的蓝莓种植产业基地,田间地头处处描绘着脱贫致富的美好蓝图;在陕县县委工作过的观音堂镇段岩村,平坦洁净的水泥路、整齐美观的楼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观和苑社区令人眼前一亮。5次解放的陕州城附近,美轮美奂的三门峡国际文博城、秀美迷人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拔地而起。
70年风云激荡,70年栉风沐雨。穿越枪林弹雨炮火硝烟,继承红色革命光荣传统,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如涅槃的凤凰,展翅飞向更高的天空。(刘书芳 刘玮 王建栋)